top of page

初稿——看书以及思想学习几种情况


今天想说一说我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的几种可能。


第一大类是自己原本想过类似的道理,有类似的感触,或者干脆已经有了确切的想法,你看到这本书或者看到这种思想的时候能给你带来最直接的收获,如果你只是朦胧的感觉,它会给你确切的形容这种感觉的语言,极大增加你思考的进展,这种收获是最大的;如果你已经自己整理出了具体的思想,那再次看到这种思想的更多的是对你自己思想的肯定和论证,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肯定以及信心的提升是同样重要的。


第二大类则是自己完全没有感受到过的内容,它会让我们产生更为复杂的回应,其中最激烈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实际上就是对其产生厌恶和抵抗,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它对现在的你产生了否定或者和你的理念产生了对立,如果仅仅只是一个新的知识,人的接受程度其实是很高的,我们都有足够的理性去接纳新的观点,但是当这个观点对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产生了否定,或者认同它会改变自己所拥有的既定生活,尤其是揭示了我们所一直在逃避的那个问题,我们就会倾向于自我保护,去否定这种思想,我觉得在这种时候不妨先把这样的东西放一放。


强迫自己去接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对自我产生的冲击和撕裂是我们成长最好养料,但这并不适合每一个人,比如我之前在想努力学习找个好工作的时候,也直接把瓦尔登湖给丢了,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当时的我恐怕内心早就知道这条路并不适合我,但我却没有积累足够的勇气和理由去放弃所拥有的一切,当时看的很多书,关于行为和思想,不论我有没有类似的感触,甚至一些对我当时所作所为的批评,我都是认认真真看过并且记下,唯独是我在刻意回避的这个点,不经意就产生了一些歇斯底里。


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可以试着去问问自己,如此厌恶一种思想,是不是因为内心当中恰好是认同它的,只是不敢去承认?当然,如果这个问题太过痛苦,也可以放一放,现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先交给时间。


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没有感受到过,但是却并不会因为感受到而对其产生厌恶,这种可能我觉得是大多数,凡是不会令我们对自己产生否定或威胁,却能给我们带来思想、效率、生活上提升的东西,我觉得我们都会非常认真地将它们记下,毕竟每个人都是对自己好的对吧。


当然,并不是每一颗种子之后都会结出果实,这也是正常的,其实这种情况下学习思想和学习框架以及方法都是一样的,你接受了一个新的东西,就像一颗种子,它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意义,你人生中也不缺少这些种子,我觉得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大道理,就是最先埋在我们内心中的种子。如果是一个概念,你需要不停地去遇到、然后感受;如果是一个方法,你需要不停地去实践、然后总结。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顿悟的时刻,其实就是心中的这颗种子如同雨后春笋,积蓄了足够的力量,终有一夜大雨过后,土壤松动,于是破土而出。我们仿佛一下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发现它似乎出现在生活的各个时刻,实际上这就和你去买车的那个例子有些相似:你去特斯拉的路上想买一辆蓝色的特斯拉,于是你发现街上全是蓝色的特斯拉,后来你去店里换成了一辆红色的,于是你回家的路上看到的全是红色的特斯拉,这些道理实际上一直都在,只是我们可能还不曾有意识地去捕捉和认识到,这更多的是和人的认知框架有关的内容,我会之后专门拿出来细说。


总而言之,我想说,其实不论是哪种可能,哪怕对其中的内容产生了敌意,实际上都是一种收获,因为这至少会是一次被迫直视自己内心的尝试,哪怕失败了,也总比没有尝试要来的好,如果它像是一个诅咒一样萦绕在你心头,相信我,那是破土而出的信号;当然,如果收获的是一颗种子或者一次肯定,自然是更美好和快乐的一件事,所以,有空多读读书,一定是好的。

10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